时间:2010-05-25 11:33:26 作者:付志菁
简介:
水与火的交融,舞出绝美的华尔兹,海与天的融会,编织心灵的自由。
——题记
天使折翼,羽翼遗失人间……
我插上天使的翅膀,寻觅着,寻觅着我的海……哪里都找不到我的海,只因它若湖般静寂……偶尔有海鸥飞掠海面,留下浮游的惊恐;远处的游轮鸣响着汽笛,声音传不到彼岸却惊扰了海底沉睡的鲸;海浪不胜凉风轻抚,荡起一圈圈浪花,这浪花尚未游荡到岸边就愈变愈小,最终成了漪沦,漪沦扫去游人的脚印却掩盖不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这海是美的,却并非我心中的海,只因它若湖般静寂……
须臾间,夜幕已将幽幽海光吞噬,滚滚黑云倾泻而来,却被阻隔于海的上空,无形中抵制黑云的是海的磅礴气势。涛声震天,淹没了游人的尖叫惊恐,漪沦又变幻成魑魅魍魉,吞噬了准备“逃离”的孔明灯,冲刷出层层沙质梯田。狂风怒吼,巨浪咆哮,似要将一切的一切撕碎殆尽,世界末日也不过这般狂暴。今夜,没有死寂,涛声波语是今夜的主旋律,这激昂的韵律呼唤着我心中最深沉的记忆——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海!自由地奔驰,自由地怒吼,自由地铺天盖地而来,自由地风卷残云般离去,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自由。高超、雄浑、清寥的宇宙也无法与你媲美。面对她,我的我怎能不爆?今夜无眠,自由早已占据我心,逃离城市的喧嚣,只为世界尽头的自由之海。
冥想于怒海颠峰之上是空灵曼妙的,想到的是披坚执锐的骑士,是怒海争锋的舰艇,是苏格兰的民族大义,是二战的硝烟弥漫……一如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鼓舞了多少青年为自由挥洒热血。一如东德作家为自由抵抗文化禁令,即使是死亡,也愿为公众的利益欣然迎接,他们的牺牲最终赢得了柏林墙的“倒坍”,联邦德国的重生。一如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为民族尊严,为民族解放,为民族自由,反抗英格兰贵族的压迫。在被施以种种极刑后,英雄仍未倒下,不是他铜墙铁壁之躯,而是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一种信念鼓励着他,那是一片精神乐土,它的名字叫自由……忍受着撕心裂肺的巨痛,解脱之际爆发出的呐喊“For Freedom”响彻不列颠每一寸土地,英雄倒了,他的信念却在民族心中生根,激励民族为之奋战。战火硝烟弥漫不列颠,苏格兰民族不会忘记曾有一位英雄,是为自由而战的……沉默中的爆发最具震慑力,沉默中的呐喊最能激发我们心底的共鸣。共鸣产生了,它在颤动,我的声泪跟着它颤动。我放声长啸呼唤着,不知是泪水还是海水,浸透了衣襟,它是咸的。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自由的味道,血与泪的交织……
我不是民族英雄华莱士,无法高举旗帜为民族自由去奋战,但信念让我知道失去自由的民族便不再是民族。我梦想着某一天披坚执锐驰骋沙场,在华莱士的旗下,为自由而战……
回归现实,行于渤海之滨的涛声波语中,没有骑士铠甲,没有长矛宝剑,但我愿做一名精神骑士,为我心中的自由奋战到底。一如裴多菲笔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胸襟——视生民与爱情如粪土。一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有太多太多的不能,最不能也不该遗失的是一颗自由的心,没有自由,人连最缥缈的存在感也将消逝。即便身处一个束缚牢笼,也要自我形成一个保护层,不要让外界的污浊腐蚀我们对自由、信仰的追求。或许有人会说,社会本身就是枷锁,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的确,,人类的社会属性约束了与生俱有的绝对自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心,是我们自己掌控的,不为他人所左右。我们遐想,畅说未来,尝试着现实中的不可能,在这个自由伊甸园中,没有蛇的诱惑,没有人与人的猜忌多疑,没有炼狱七宗罪,没有尘世的尔虞我诈,没有战争……这样的自由伊甸园就在我们心中。
望着这片波涛汹涌的海,陶醉于她的凄厉之美,终于明白郭沫若老先生为何将吞噬万物的海描写的如此之美。现在看来,她确是这般绝美了,美的胜似华尔兹,美的足以编织出一个自由国度,在那国度里,我愿做一名精神骑士,来捍卫我的自由……
我找到了我的海和我的自由,我与海的缘分大概就源于对自由的追求,我将羽翼还给天使,他重新翔于天际,飞向海天编织的自由国度,同时,他带去的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