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校园文化 > > 正文

[讲座] 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做客我校“人文素质大讲堂”

2009年10月21日下午,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莅临我校“人文素质大讲堂”,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王向远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现已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国家重点图书(丛书)出版项目2项。


王向远教授讲座的题目为“日本人的国民性与日本文学”。他介绍了自己在比较文学、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王教授结合自己在日本执教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将日本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概括为“脱政治性”或“非政治性”。王教授认为,从《古事记》、《日本书纪》起,到古典时期的《源氏物语》、《平家物语》,再到近现代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作品,都保持了一种远离政治主题、趋于艺术审美的特征。即便如《平家物语》等易于发展为政治主题的作品,作家也更愿意关注人物对职责、义务和道德等问题的态度,而非政治参与本身,这与中国《三国演义》类型的政治战争小说明显不同。王教授认为日本文学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充沛强烈,尤其长于对自然山川环境的描绘。如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的作品都有非常强烈的情感爆发力。王教授将日本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总结为以精细为美、以“模糊”为美,并分析说这主要源于日本大和民族的“岛国”意识。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又常有地震等严重灾害,日本人渐渐养成了“物哀”和“幽玄”的审美意识。“物哀”即对人间诸事悲凉、伤感的文化品味,“幽玄”即为模糊不明、暧昧不清的审美态度。日本作家追求精细、自然的情感描绘,佳例莫如短小精悍却韵味无穷的俳句、和歌。王教授还即席吟诵了自己翻译的俳句。


演讲末段,王向远教授回答同学提问时,对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中日韩时局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还期望同学们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能从比较文化的视野关注世界。整场演讲,王教授妙语频频,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讲座由建筑工程学院张燕坤副院长主持,并得到了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