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许多人创造了使人幸福的前提,但却没有创造幸福本身,人们感到孤寂、无聊,不知心向何处,这着实令人费解。但细想起来,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除了市场社会把人们的占有欲望和表现欲望激发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人们似乎认为,财富就是幸福,占有财富就一定能够带来幸福。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认知模式。其实,由财富进达幸福尚需诸多环节,其中人的德性是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深入讨论财富、德性与幸福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财富、德性与幸福之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是:H=S+C+V。总幸福指数是指一个人的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与幸福。偶尔极度快乐或幸福,但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处在沮丧、郁闷、压抑的状态中,其总幸福指数小于偶尔较为快乐或幸福,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参与各种有益活动,且满意度较低的情况。运气往往与幸福无关,幸福是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不是一种品质,不是物的堆积如山。幸福感是一个人稳定的、持续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中年妇女罗斯平时总是处在情绪低落之中,不幸的离婚状况更加重了这种情绪。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希望,她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每个星期用五美元购买一种彩票。突然有一天,她中了二千二百万美元的大奖,几天来,她几乎兴奋到了极点。于是便辞去洗衣工的工作,购置了有18个房间的别墅,把孩子送到最好的私立学校去学习。然而她的幸福的心情不到一年便消失了,很快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抑郁之中。金钱和财富的总体水平与幸福人生的关系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密切。赛利格曼等心理学家从各个国家抽取了1000人的样本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条件下的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指数。
不同国度千人幸福感调查表
国家 购买力 生活幸福感
保加利亚 22 5.03
俄罗斯 27 5.37
罗马尼亚 12 5.88
匈牙利 25 6.03
土耳其 22 6.41
日本 87 6.53
尼日利亚 6 6.59
韩国 39 6.69
印度 5 6.70
西班牙 57 7.15
德国 89 7.22
阿根廷 25 7.25
中国 9 7.29
意大利 77 7.30
巴西 23 7.38
智利 35 7.55
挪威 78 7.68
美国 100 7.73
加拿大 85 7.89
丹麦 81 8.16
瑞典 96 8.31
调查表明,人性中对好运气和成功具有心理适应性。当好事发生后,人们很快会适应它,并认为这个好事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珍惜的。处在贫困状态下,会认为拥有财富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而一旦拥有了财富,这种想象的幸福感并没有长久地保持,反而被更大的欲望所代替,便又处在不满足当中。随着财富和成功的增加,目标也在水涨船高,所以财富和幸福都不能令人永葆幸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我们发现,幸福感与一个国度或民族的消费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与攀比、模仿和比较的强弱程度有关。幸福感与贫富程度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的,但也有不相符合的情况。巴西、阿根廷和中国人的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比其收入预期的要高出一些,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幸福感则比其实际的经济收入水平预期的要低一些。而与收入反差最大的是日本,其国民经济收入水平很高,但其幸福感却很低。日本人的幸福感与巴西、中国相差不多,表明收入与幸福感有时不成正比。根据赛利格曼的观点,财富只是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影响,一个特别贫穷的人不会感到幸福,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水平以后,财富与幸福的相关程度就小多了。那么,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如何呢?调查表明,最贫穷的人的生活幸福感并不是特别差,他们的幸福感与中等收入的人只是稍微低一些。贫穷并不必然使人精神上痛苦,贫穷是一种社会状态,是就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心理-精神结构上的关系不大。如何看待金钱比金钱对你的实际影响更大,一个对金钱特别看重的人会对收入有较少的满意度,对于生活的总体满意度也就相对低一些。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固然与财富有关,但更与德性相联。幸福是因其自身而不是因某种其他事物而值得欲求的实现活动,它是一种合德性的实践活动。德性与努斯是好的实现活动的源泉,而这两者并不取决于是否占有权势。如果这些人没有对纯净的、自由的快乐的喜好,而只是一味沉溺于肉体快乐,我们就不应当把这种快乐看作是最值得欲求的。而幸福与人的智慧、勇敢、公正、节制的品质直接相关,沉思是幸福的最高状态。如果说,幸福在于合德性的活动,我们就可以说它合于最好的德性,即我们的最好部分的德性。亚里士多德精辟地说,我们身上的这个天然主宰者,这个能思想高尚[高贵]的、神性的事物的部分,不论它是努斯还是别的什么,也不论它自身也是神性的还是在我们身上是最具神性的东西,正是它的合于它自身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构成了完善的幸福。创造财富、占有和享用财富是人们改善生活从而获得幸福的客观基础,然而由财富进达幸福尚需要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对财富的理解以及享用财富时所具备的心性修养,幸福就是以一定的心性修养为基础在享用财富时所达到的知足状态,以及对这种状态的内心体验。当人们拥有了财富,如何培养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和体悟亦即培养幸福感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市场社会中,财富与德性和幸福却出现了严重分离,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