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原创文章 > > [影视观感]

荀潇:海洋的儿子 现实的黑洞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可问题是,没有人相信这个故事。”电影《海上钢琴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整部影片的叙事框架是一段回忆,是影片的主人公海上钢琴师的友人麦克斯的回顾。随着麦克斯的娓娓道来,一段传奇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的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个弃儿,被弗吉尼亚号邮轮上的水手丹尼发现并收养。1900在船上长大,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对音乐,特别是对钢琴有着惊人的天赋。1900演奏钢琴无师自通,随心所欲。

影片的神来之笔在于1900和梅克斯在空荡无人的大厅中的钢琴前,钢琴随着船的摇摆而滑动,一个个灵动的音符也流淌倾泻下来,整个画面充满动感与美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1900与麦克斯的友谊也由此建立。

1900的音乐可以超越阶级而感染人心,无论是头等舱的贵族,还是下等舱的穷人、移民,都被1900的乐曲打动,在乐曲中尽情舞动。而1900也醉心于用音乐洞察人心,感受音乐带给他的独特体验。

影片中,1900在船上遭遇了他的爱情,虽然双方并未彼此表露心意,但1900为之牵动心绪,甚至鼓足勇气要离开这艘船去陆地上寻找这名女子,但是他最终还是在通往陆地的悬梯上转身回到了船上,努力让自己忘掉这场邂逅和这段情感。

1900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这艘船,也没有离开这广阔的海洋,甚至与船在数吨炸药的火光中共同葬身海底。

但是,令观众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1900始终不下船?为什么他始终不去开启更广阔天地中的新旅程?

影片中,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1900身处船上的优越感。他无法理解陆地上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在乎结果,在乎目的与合理性。而他,在船上,永远都处于追逐的过程中,永远都在追寻心中的彼岸。这与影片中反复提及的“美国梦”不谋而合,但却更加纯粹与脱离功利色彩。这种豁达与开阔,这种坦然与享受是陆地上的人不能理解的,而他,永远都能体会到这种快乐。

第二,1900对陆上世界的恐惧感。影片最后,1900揭示了他在最有可能登上陆地时,却选择回到船上的原因。1900看不到城市的尽头,看不到未来的光亮。面对陆上世界的无数选择,他感到手足无措和难于适应。而船上的世界是有限的,是他可以预期,甚至操控的。1900用钢琴琴键的比喻,不仅让友人麦克斯放弃了将1900说服回到陆地的努力,也使观众看到了1900脆弱的内心与充满恐惧的灵魂。与此同时,观众也借以反思自己:在无限的世界中,我们如何自处。我们是不是总在努力适应外界,渐渐成为外界的奴隶,而永远成为不了自己的主人。由此,观众会羡慕1900的海上生活,从而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对1900最终的死亡扼腕叹息,这个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除了以上的影片中明确解答的两个原因之外,根据影片细节,我们还可以找到另外一些答案。

首先,1900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如果没有惊人的音乐的天赋,他很有可能像其他水手一样,在肮脏的环境下做铲煤的工作。1900的身份缺失,不仅造成了他先天的孤独感,也势必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他需要一种长期的实体去依靠,这就是他的出生地——弗吉尼亚号邮轮。

其次,由于1900一直生活在船上,一直面对着海洋,因此这也造成了他的漂泊感。因为即使是他依靠的轮船也是不断移动的,没有固定的容身之处。这种漂泊感也从成了他选择了他漂泊于此的海洋本身,所以,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为“海上钢琴师”而并非“船上钢琴师”是体现了作者与影片本意的。
再次,1900从被收养起,其身份的合法性就备受质疑,他从小就习惯了逃避警察的追捕,甚至有点神经过敏。这就造成了他性格之中的自卑和面对事物,特别是面对陆上世界的逃避态度。

以上所有原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1900不下船和最终葬身海底的结局。

主人公的这种结局和生命过程,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感到震撼,并羡慕1900;同时也有人感到荒谬和不可思议。也恰恰是对电影的不同感受,让我们去思考导演与作品的思想倾向,我认为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我认为,影片中的1900并非导演展现给我们的正面形象和学习榜样,而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与反思的传奇人物,甚至人物本身和电影叙事都出现了很多消解观众信任的东西。比如1900的身份,正如其友人麦克斯所言,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不仅1900没有户籍,甚至1900这个名字也仅仅是个代号而已;再比如影片最后,1900在破败如此的船舱里依然衣着整洁,也没有交代他是如何躲过了工人们的数次清理和他是如何在这里维持生命的。由此可见,导演为我们虚构了这样一个人物,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现实黑洞,它解构着主人公1900,解构着他的生存环境,也解构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这足以说明导演和影片的最终目的不是沉溺于影片不可自拔,而是让我们思考现实。

影片让我们思考我们的生存现状,思考如1900所言,我们是如何在现实中求生的;思考我们的主体性问题:到底是控制世界,还是被世界控制;思考我们拘泥的形式与内容问题;思考我们纠缠不清的目的与结果问题;思考我们是否信任外部世界,是否还能聆听心灵的声音,是否已经被异化……

《海上钢琴师》有一个好故事,在好故事背后,也同样有很多严肃的好问题。也许故事未必确凿、可信,但是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和不容忽视的。观众或许可以伴着海上钢琴师的悠扬乐曲,窥见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