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原创文章 > > [影视观感]

赵晓辉:国外“剩女”类影视剧解读

近日小宋佳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大女当嫁》取得了较好反响。该剧讲述了34岁的大学女教师姜大雁在亲朋好友的安排下多次相亲,遇到各色男士,每次恋情都回环曲折,但大雁始终乐观追寻真爱的故事。该剧引发了人们对于大龄女性的婚嫁问题的热议。综观国外影视剧,类似题材也有不少,其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迥然不同的生活理念,以及人们对待这类女性的不同态度。

  

不完美女性的完美感情


也许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女人:精力充沛、自信满满,在周遭略带疑惑或讥讽的白眼中依然面带微笑、花枝招展,就算青春不再却依然心无芥蒂、勇往直前。国外有很多类似题材的影视剧,以诙谐幽默的方式道出了一些自身条件并不完美的女“剩斗士”愈挫愈勇,最终找到情感归宿的故事。
  这方面较有名的电影莫过于2001年上映的《BJ单身日记》,这部电影根据英国女作家海伦?菲尔丁同名小说改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过三十的女人布丽奇特?琼斯的故事。此女身材较胖,烟不离手,酒不离口,见到帅哥浑身发抖,爱情之路动辄出糗,但琼斯为人诚恳,幽默开朗,善于自我解嘲。琼斯开始和她的上司,风流倜傥的丹尼尔产生纠葛,几经峰回路转,最后获得了成熟稳重的律师马克的爱情。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精彩幽默的对白,对于那些并非天生丽质、资质平凡但却心地善良的女孩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

2005年热播的韩国电视剧《我叫金三顺》颇受好评。女主角金三顺并非传统意义上小鸟依人的温柔女性,而是个“美貌尚不足,肥肉颇有余”的大龄女。然而她凭着自身真诚勇敢的态度,最终让年轻帅气的餐厅老板玄真贤迷恋不已,后来他们的感情修成正果,拥有了童话般皆大欢喜的结局。
  类似女性还有很多,如2005年日本电视剧《姐姐》中的野田奈央子,2009年台湾偶像剧《败犬女王》中的单无双,2010年韩国电视剧《还想结婚的女人》中的李新英,她们都是内心渴望婚姻,但却早已错过结婚黄金年龄的女性。这些女性为恋爱所苦恼,在按部就班的相亲流程和年轻男士的热情追求之间犹豫徘徊,但在历经波折之后,无一例外的是,在恋爱中本来并不完美的她们最终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爱情答卷。


寻找“Mr.Right”的焦虑心情

  

某种程度上,媒体舆论总在试图点燃大龄女性的焦虑心情。对于这些女性形象的叙述都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不是年过三十在婚姻市场上迅速贬值的结婚狂,就是期望“Mr.Right”前来拯救的焦虑者。
  美国电影《丑陋的真相》中,女主角艾比是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制片人,属于为工作放弃约会的事业型女强人。她的同事迈克认为艾比对爱情的看法大有问题,因此他以男性观点指导艾比收敛自己凌厉僵硬的强势性格,在约会时尽显温柔性感的女性特质,艾比果然成功约会,由此而发现了爱情中令人难堪的真相。
  在电影《蹩脚英语》中,35岁的诺拉是曼哈顿一间高级酒店的客服主管。她干练利落,但感情生活寥落。诺拉有过不愉快的相亲经历,也试图同酒店客人明星尼克发展恋情,当她满怀憧憬之时,才发现对方不过是在积累生活经验。后来她遇到了法国人朱利安,二人相处惬意,朱利安回国在即,邀请诺拉一起去法国,屡受挫折的诺拉信心顿失,拒绝了他。故事的结局是,诺拉辞职来到巴黎,与朱利安邂逅重逢。故事结局固然温暖的,可是我们看到诺拉在与朱利安相处时,总处在神经质的焦虑中,而且这个故事也传达了一种观念:一个单身女性,必须在职业和情感生活中做出选择,职场生涯和水晶鞋、南瓜马车之间是不可兼得的。
  类似电影还有很多,如《穿越时空爱上你》、《假结婚》、《27套礼服》等故事都宣扬所有受过教育的30岁上下的女人在工作中都得不到心灵的满足,只有异性之爱才是她们心底最渴望的。这类影视剧成功地催生出一种满怀希望的论调,它让人相信,只要你心怀梦想,并为此真诚地付出,最后都能赢来势不可挡的爱情春天。


绚烂多姿的单身生活

  

在传统观念中,一个女性到了适婚年龄,只有结婚才算完成了自己。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到:“对于女孩来说,婚姻是她进入社会的惟一方式,如果她们老是不结婚,按照社会化的眼光,这就是浪费。”但在生活方式高度追求个性与自由的今天,一个女人如果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自信,即使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她的生活一样可以绚烂多姿。
  早在1966年的美国电视剧《那个女郎》中,即出现了一个不愿为寻求经济支持或社会认可而结婚的都市女性。演员安?玛丽为追寻梦想来到纽约,她既美丽又时髦,对男性和女性都很有吸引力,对事业很有追求却从来不给人强势之感,全心爱她的男朋友唐纳德是她的保护者。连续剧的最后镜头是她带唐纳德去参加一个“妇女解放”聚会。该片在收视率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吸引了诸多女性观众,已婚女性对这种她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尤为着迷。安?玛丽的扮演者马洛?托马斯甚至发表了激进的声明:“如果她的故事以结婚告终,女人们也许会认为这是获得幸福的惟一途径。”
  1970年播出的美国电视剧《玛丽?泰勒?摩尔秀》强化了自由而迷人的单身职业女性形象。其中的玛丽?里查德年过三十,尚未结婚,不乏男人追求,对单身生活充满了乐观。这部电视剧告诉女性在纷繁多变的大都市如何珍爱自己。此剧和1998年至2004年热播的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有相像之处。《欲望都市》讲述了四位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单身女性的故事。她们性感靓丽、事业有成,同时也是深具独立自主意识的现代女性。该剧在大胆呈现都市单身女性的爱欲观的同时,也勾勒出绚丽多元的时尚、饮食、艺术等城市文化景观。四位女性尽管在感情上插曲不断,但只要在一起购物、聊天、健身或聚会,她们都会重新变得生气勃勃、光彩照人。
  此剧颇有人缘,08年的电影版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电影赓续了电视剧最后一季的故事,四个女性间无所不谈的话题、随时流露的默契,实在令人动容。该片让我们看到,在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无论异性间的感情如何纷繁多变,但一份来自同性间的牢靠友谊始终可以给你温暖的慰藉。一个女性,虽年轻不再,依旧可以魅力四射,那种认为单身女人是婚姻市场中可怜的滞销品,既不幸又绝望的观点,已基本被颠覆。


单身女性笔下的爱情梦幻

  

好莱坞制片人琳达?阿博斯特在《你好,他说谎了》中指出,好莱坞的许多女性编剧都没有结婚,所以她们会把婚姻当作一个美好的梦幻来描写。事实上,这些女人内心对于婚姻都是极为渴望的。阿博斯特说:“这些女性在夜晚大多时候是在家里,在床上拿着手稿,哀叹她们已经失去了依靠。不管这个女人是如何成功,经常是这个女人事业越成功,她对家庭的渴望就越强烈。”
  的确,这些在我们看来塑造出极为成功的单身女性的作家或编剧,最后都放弃了她们的单身状态。2002年,单身女性的偶像,《欲望都市》的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步入了婚姻殿堂。已经43岁的布什奈尔嫁给了一个比她年轻10岁的芭蕾舞演员,他们相识不过两个月。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单身女性对于孤独终老的恐惧。
  塑造出布里奇特?琼斯的女作家海伦?菲尔丁也是如此。2003年,45岁的菲尔丁宣布她怀孕了,并决定结婚。但她对婚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实际上,当你单身的时候,你不见得会真孤独。当你结了婚却只能一个人待着时,会更加孤独。”由此,我们不难联系到电影中布里奇特最大的恐惧是“孤独地死去,在三个星期后才被人发现”,这几乎是所有韶华不再的单身女性的噩梦。
  像布什奈尔和菲尔丁一样,她们都曾成功地让自己的单身生活丰富多彩,但对于衰老和孤独的恐惧,这是所有女性难以克服的文化症候。结婚还是不婚,也许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必然要承担的痛苦。
  

链接:隐蔽的广告大片

  

很多女性都用消费的方式来打发她们的闲暇时间,故单身女性往往是商家十分看重的消费群体。曾经主演了上世纪60年代电视剧《那个女郎》的主演马洛?托马斯。除了在剧中明星般的闪亮登场,据说马洛本人就有一个装满美丽衣饰的大衣橱,她的时尚品位一直都被好莱坞明星们赞赏。连她在电视剧里的发型和后70年代的装扮风格,都曾被人刻意模仿。
  电影《欲望都市》更像一场华丽的广告大片。四个女主角,共用了三百多套品牌服装,各类时尚产品悉数登场,几乎每个镜头都充斥大牌产品。剧中主角告诉女士们这一季流行什么单品、衣服如何搭配。当凯莉每试一套婚纱,都有人叫出品牌名称,她佩戴的昂贵珠宝则由弗莱德?雷顿亲自设计。电影上映后,凯莉提着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铁塔包成了畅销款,而她那双迪奥的罗马凉鞋刚上市就卖断了货。
  诸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融入影剧中,它引发流行趋势,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商家们相信,凡是影片深入的地方,一定能销售更多的产品。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隐蔽性的广告形式,它的商业效应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刊于《世界新闻报》,请勿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